随着搅拌摩擦焊的逐步兴起,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是一线的操作人员对搅拌摩擦焊原理、工艺、操作等称呼和定义含混不清,不利于交流和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给大家罗列一下有关搅拌摩擦焊的一些专业术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轴肩:搅拌头与工件表面旋转摩擦接触的部分。
搅拌针:搅拌头插入到工件中的部分。
前进侧:焊缝的一侧,在此轴肩的旋转方向与搅拌头的焊接方向一致。
后退侧:焊缝的另一侧,在此轴肩的旋转方向与搅拌头的焊接方向相反。
轴向力(Fz):施加在搅拌头上使搅拌针可以插入到工件中、轴肩可以保持与工件表面紧密接触的压力(KN)。
横向力(Fx):搅拌头向前移动需要的驱动力。
侧向力(Fy):搅拌头向前移动时向焊缝侧面施加压力。
搅拌头转速:指搅拌头的旋转速度,可以有下列表示方式,转速(rev/min),线速度(m/s),角速度(rads/sec)。
焊接速度:焊接时,搅拌头向前移动速度(mm/min)。
焊接扭矩:搅拌头插入到工件中向前移动时所需要的旋转扭矩。
倾斜角:搅拌头的轴线与工件平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例如:0度即搅拌头的轴线与工件平面垂直)。
侧倾角:在横向移动方向上,搅拌头轴线偏离垂线的角度。
搅拌头插入:搅拌头在焊接开始的时候插入到工件中的过程,插入速度以mm/sec为单位。
根部压入深度:搅拌头的轴肩最低部与工件原始未焊接表面的距离(单位mm)。
轴肩覆盖区:轴肩与工件表面紧密摩擦接触的区域。
垫板:置于被焊接工件的被面,用来对工件施加反作用力减小工件变形的支撑部分以及防止焊接塑性材料从焊缝接头处被压出。
工件:被焊接的基体或者元件。
搅拌区或者焊核区:焊缝中心的再结晶冶金区域。
热机械影响区:焊缝中既受到热影响又发生机械变形的冶金区域。
热影响区:焊缝中只受到热影响的冶金区域。
母材:焊接接头中既没有受到热影响又没有发生机械变形的区域。
引导孔:在某些场合,应在工件中预先钻一个孔,使搅拌头可以容易插入到工件中。在焊接硬质或者比较厚的工件时,引导孔的作用很显著。
匙孔:指搅拌头退出时焊缝末端遗留下的搅拌孔,孔洞形成是由于搅拌头插入时或者开引导孔时的金属材料置换。目前可以采用了一些特别工艺技术,如:可回抽搅拌头等来避免孔洞的出现。
停留时间:指搅拌头插入到工件中旋转摩擦等待时间,这段时间主要用来通过摩擦生热,建立热温度场,使金属软化具有塑性。
焊缝根部:焊缝背面与搅拌针相对应的部分,如果焊接深度和参数不合适,该区域容易产生缺陷。
以上就是为大家汇总的搅拌摩擦焊专业术语,看完是不是对家有帮助呢!如果有没有介绍到的地方,欢迎批评补充!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